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虱螨脲的水產殺蟲劑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集約化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由寄生蟲引起的魚類疾病頻繁暴發,對漁業生產造成了較大的危害。魚類寄生蟲病不僅影響魚類生長與繁殖,導致其消瘦、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而且也影響魚類品質。因此對魚類寄生蟲病不可忽視,應根據魚類寄生蟲病的嚴重程度和寄生蟲繁殖周期,定期進行殺滅防治。從目前看,控制魚類寄生蟲疾病大多還是使用化學驅殺蟲劑。魚類抗寄生蟲藥主要分為抗原蟲藥(包括驅殺孢子蟲、纖毛蟲、吸管蟲等)、抗蠕蟲藥(包括驅殺單殖吸蟲、復殖吸蟲、絳蟲等)和驅殺寄生甲殼動物藥(包括驅殺橈足類等)。
錨頭鳋屬于劍水蚤目、錨頭鳋科,是一種寄生在魚的鰓、皮膚、鰭、眼、頭部、口腔等處的甲殼動物。錨頭鳋把頭部鉆入魚體內吸取營養,使魚體消瘦。魚體被錨頭鳋鉆入的部位,鱗片破裂,皮膚肌肉組織發炎紅腫,組織壞死,水霉菌侵入叢生。錨頭鳋露在魚體表外面的部分,常有鐘形蟲和藻類植物寄生,外觀好像一束束的灰色棉絮。魚體大量感染錨頭鳋時,好像披著蓑衣,故稱“蓑衣病”。近年來,隨著針對錨頭鳋用藥的增多,很多地區出現錨頭鳋殺不死、易復發的現象,成為養殖戶養魚過程中的難題。
錨頭鳋的生活史分為無節幼體時期、橈足幼體時期和成蟲期。錨頭鳋的無節幼體蛻皮5次后發育為橈足幼體,橈足幼體又通過4次蛻皮后交配寄生到魚體。當環境水溫在18?20℃時,自卵囊孵化至第1橈足幼體共需5?6天,水溫在25℃左右時則需3天。第1橈足幼體發育為第5橈足幼體,水溫16?20℃時,寄生草魚的錨頭鳋需5?8天。錨頭鳋的成蟲期則根據蟲體的形態可以分為“童蟲”“壯蟲”“老蟲”3個階段。錨頭鳋一旦寄生到魚體上,無論是處于“童蟲”“壯蟲”還是“老蟲”階段的蟲體,由于可能受到藥物影響的身體部位已經深深地入侵到魚體肌肉內,藥物實際上是難以對其產生作用的。
近年來,苯甲酰脲類殺蟲劑在畜禽和水產養殖領域均有使用,其中除蟲脲、氟酰脲、氟苯脲和殺蟲脲最初用于植物保護,后來才用于獸醫用途,但啶蜱脲僅用作獸醫用途。
苯甲酰脲類殺蟲劑的批準用途包括治療生產動物源性食品的動物(如牛、羊、豬、雞)、馬、貓和狗等。目前,用于水產養殖領域的苯甲酰脲類殺蟲劑主要為除蟲脲和氟苯脲,該殺蟲劑治療鮭魚虱通常發生在體外寄生蟲幼蟲和成蟲前階段。水產養殖中,除蟲脲和氟苯脲殺蟲劑可通過宿主的粘液、皮膚和血液傳播,并通過干擾外骨骼內幾丁質的合成而起作用。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學者圍繞苯甲酰脲類殺蟲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開展了一定的研究,主要包括該類殺蟲劑的用法用量、殘留代謝情況、毒性研究和其對環境的影響。隨著應用的越來越廣泛,該類殺蟲劑的殘留問題逐漸出現,對消費者飲食健康存在威脅,因此科學合理選擇抗寄生蟲藥物顯得尤其重要,研究開發能提高藥效的殺蟲組合物,可以顯著降低藥劑的使用劑量,減低環境污染,減少殘留,保障食品安全。CN107714712A公開了一種用于防治錨頭鳋病的氟鈴脲組合物,包括活性組分和輔料組分,所述活性組分包括氟鈴脲、啶蟲脒、阿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