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及以色列特拉維夫, 2021 年 7 月 14 日 – 安道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公司 ” ,深證 000553 )于今日發布 2021 年半年度盈利預測。
在所有主要區域銷量繼續強勁增長的推動下,公司預計 2021 年第二季度以美元計算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 18% ,以人民幣計算增幅預計為 7% ;在第二季度強勁表現的推動下,上半年以美元計算的銷售額預計同比增長 16% ,以人民幣計算增幅預計為 7% 。
第二季度,在 中國及其他太平洋區域 卓越表現的帶動下,公司預計整個 亞太地區 增長強勁。在中國,公司的品牌制劑業務和精細化工產品銷售額均實現強勁增長,公司于 2020 年年底收購的江蘇輝豐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輝豐”)的國內植保商務業務以及于 2021 年 5 月底收購的江蘇輝豐的生產運營設施亦為上述增長提供了支撐。亞太其它地區預計也將實現持續增長,澳大利亞的業績表現尤為引人注目,大幅抵消了東南亞季節性氣候條件不佳以及新冠疫情繼續在整個區域威脅當地農民生計所引發的挑戰。
在北美 ,公司預計消費者與專業解決方案業務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此外,植保業務也表現穩健,擺脫一季度疲軟的不利影響。
公司預計在 拉美地區 實現喜人增長。盡管持續干旱影響了巴西的玉米種植季節,但在同期作物價格堅挺走高的支持下,巴西以及拉美其他國家的業務增長形成了有力驅動。
公司預計在 印度、中東及非洲區 獲得強勁增長。印度得益于理想的天氣條件,季風季開局強勁,創造了良好的種植條件,帶動整個區域的增長。
公司預計 歐洲 銷售額同比增長。在長期寒潮過后,整個區域迎來普遍高溫,大多數國家病蟲害壓力增大。得益于重點作物種植條件理想,東歐各國的銷售額增長尤為突出;在近期完成的收購項目的支持下,希臘與意大利的銷售表現也引人注目。上述有利因素有望超越西歐一些國家表現疲軟產生的不利影響。
二季度列報凈利潤預計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盡管銷售額增長異常強勁,受采購與生產成本上漲以及人民幣與以色列謝克爾兌美元走強的影響,公司毛利率承壓。營業費用與財務費用同比增加亦部分抵消了毛利的增長。
二季度營業費用同比增加主要體現了銷售量的強勁增長、來自被收購企業的營業費用、全球物流和航運成本大幅攀升以及美元疲軟的趨勢。受以色列消費物價指數( CPI )走高對公司以謝克爾計價、與以色列 CPI 掛鉤的債券的影響,二季度財務費用預計同比增加。而 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升值,影響非貨幣性稅務資產產生稅項收益,公司預計二季度稅項費用同比減少。
在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以及二季度凈利潤進一步增長的推動下,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顯著增長。
公司 2021 年二季度與上半年的列報凈利潤預計繼續受到部分非長期、非經營性科目(主要為非現金性)的影響,影響凈額分別約為 3000 萬美元和 5900 萬美元,主要包括:
二季度及上半年運營設施搬遷和升級改造項目相關凈成本分別約為 2100 萬美元 (2020 年同期為 800 萬美元 ) 和 3400 萬美元( 2020 年同期為 2200 萬美元),主要包括: ① 公司為繼續滿足市場對公司產品的需求,保護市場地位,以明顯加高的成本從第三方采購替代產品,導致采購成本增加; ② 搬遷設施停產產生停工損失;
與 2017 年中國化工收購瑞士先正達公司相關的轉移資產產生的非現金性攤銷費用,二季度影響金額約為 700 萬美元( 2020 年同期為 800 萬美元),上半年影響金額約為 1500 萬美元( 2020 年同期為 1500 萬美元);
與作為收購價格分攤的一部分而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以及其它收購相關成本有關的非現金攤銷費用(對被收購公司的日常經營業績沒有影響),二季度影響金額約為300萬美元(2020年同期為200萬美元),上半年影響金額約為600萬美元(2020年同期為400萬美元)。
如果剔除上述非長期、非經營性且主要為非現金性項目的影響后,調整后凈利潤預計為:
調整后 凈利潤 | 2021 年 半年度 預測 | 2020 年半年度 | ||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百萬美元) | 110 – 120 | 95 | ||
每股收益(美元) | 0.0472 – 0.0515 | 0.0389 | ||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百萬人民幣) | 711 – 775 | 670 | ||
每股收益(人民幣) | 0.3051 – 0.3328 | 0.2740 |
注:上述 2020 年半年度調整后凈利潤是在彼時披露的調整后凈利潤基礎上增加調整項之后的結果,以便前后一致體現搬遷和升級相關成本的會計處理,以及公司對其它非經營性、一次性費用所做的相關調整 。
預告數據為初步估算結果,未經公司獨立審計機構審計或復核。由于公司在準備其半年度財務報表時將對財務數據進行調整和分析,預告數據有可能出現變化,半年度財務數據預計于 2021 年 8 月 26 日披露。
敬請廣大投資者關注且注意投資風險。